电力行业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

用电需求 可售电量 新闻资讯

广东8月现货整月结算试运行交易情况预判 原创

作者:智慧小甘 2020年08月04日

  在7月22日结束的广东月度集中竞争交易(后简称“广东月度竞价”)中,8月电量的统一出清价格(价差)为-130厘/千瓦时,相对较高的价差使广东月度竞价交易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从2017年8月以来,因供需比被固定在1.2,广东月度竞价价差一般稳定在-3分/千瓦时或-4分/千瓦时附近,例如今年的5月和6月竞价的价差分别为-30厘/千瓦时和-29.50厘/千瓦时。那么在沉寂三年之后,广东月度竞价为何忽然迎来价差的大幅跃升?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即将在8月全月举行的首次现货整月结算试运行。

  广东作为电力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省份,已于去年(2019年)5月、6月和10月举办了3次现货结算试运行,但结算周期较短:5月份为2天、6月份为4天、10月份为7天。而即将到来的广东首次现货整月结算试运行,结算周期大大增加,交易风险也将随之提升。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剧烈,此次试结算规定的出清价格上、下限分别为1.5元/千瓦时和0.07元/千瓦时。现货价格较高的时段,将造成售电公司批零价格倒挂;现货价格较低的时段,将造成发电企业发电亏损。因此,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售电公司,均需要通过中长期交易,提前锁定部分电量的价格,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

  在现货模式下,中长期合约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性质的差价合约,其作用类似于期货,在交易策略正确的前提下可帮助持有者实现套期保值。在中长期合约允许自由交易的情况下,其价格将收敛于现货,也就是说中长期合约价格的锚点为市场主体对合约交割周期内现货均价的预期,只有当发用双方对现货均价的预期相接近时,才有互相签订合约的可能。例如,对于售电公司而言,如果一个中长期合约的价格明显高于现货均价的预期,还不如不持有这份合约,将电量直接在现货市场结算反而更加划算。

  在广东此次现货试结算中,合约并不是自由交易,而是要求用电侧的价差中长期电量(即价差长协交易分月电量、价差月竞、价差月度双边和价差月度用电合同受让的电量之和)必须占实际用电量的90%以上,否则会进行偏差考核。因此,在这种要求之下,价差月度交易的价格将会明显高于现货均价预期但又低于非现货月份的月度交易价格。

  在广东上一次现货试结算(2019年10月21日-27日)中,每天的现货平均价格基本未超过0.3元/千瓦时,按照0.463元/千瓦时的火电标杆电价计算,让利达-0.16元/千瓦时以上。对于发电侧而言,即使8月月度竞价的价差达到-130厘/千瓦时的水平,其实仍然高于大家对现货均价的普遍预期。如果发电侧通过持留电量的方式,将价差控制到更低水平其实并不划算,这会导致其更多的电量暴露到价格可能更低的现货市场去结算。

  在价差月度竞价之后是价差月度用电合同转让、价差月度双边交易和价差月度挂牌交易,在所有价差月度交易结束之后是绝对价格周交易,包括绝对价格的双边协商、挂牌交易和周集中交易,在这里可以用绝对价格交易常用曲线(集中交易)和自定义曲线(双边+挂牌交易)的一周至多周的合约电量。绝对价格周交易电量与偏差考核无关,发用双方可以自由交易,且在满足净合约量和累计交易合约量的约束下,发电企业可以像售电公司一样买入合约电量,售电公司也可以像发电企业一样卖出合约电量。

  来到绝对价格周交易阶段,由于没有偏差考核约束,市场主体可以完全凭意愿自由交易,合约价格将更接近其交割周期内的现货平均价格预期。因此,整体而言,绝对价格周交易的价格将继续走低。此外,合约价格与其分解曲线有很大关系,如果合约电量将多地分解到高电价时段,合约价格就较高;反之,如果合约电量将多地分解到低电价时段,合约价格就较低。

  除了决定价格之外,如果合约电量曲线与持有者的日前市场中标电量曲线较为吻合,将较好地起到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作用。反之,如果合约电量曲线与日前市场中标电量曲线偏差较大,当合约量小于日前中标电量的时刻,更多的电量将暴露在现货市场结算;当合约量大于日前中标电量的时刻,对于发电而言相当于在日前市场买电来交付合约多出的电量,对于用电侧而言,相当于将合约多出的电量反卖回日前市场。因此,当合约电量曲线与日前市场中标电量曲线不吻合时,将有更多的电量暴露在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之中。

  对于市场主体而言,除了在合约电量总数上与日前中标电量相接近,还需要通过绝对价格周交易调整自己持有合约的曲线形状,使其与日前中标电量曲线相接近。具体而言,在合约电量较少的时段,需要对该时段的合约进行增仓;在合约电量较少的时段,需要对该时段的合约进行减仓。发电侧在减仓时,需要像用电侧一样买入合约电量,将原来卖出电量的合约对冲掉;用电侧在减仓时,需要像发电侧一样卖出合约电量,将原来买入电量的合约对冲掉。

  由此可见,现货模式下中长期交易和之前中长期交易相比,交易的难度和风险均大大增加。市场主体不仅需要对现货价格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还需要对日前中标电量曲线进行预测,从而为合约交易策略提供依据。这不仅要求市场主体必须提高自身的交易技术水平与风险管控能力,也依赖于市场设计者和监管者不断完善交易规则,尤其是加强市场信息披露力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甘蔗网立场,除来源是“甘蔗网”外 文章来源:甘蔗网

第一时间获取电力行业及时、专业、权威的资讯,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智慧售电云”,手机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价值,不妨转到微信中与朋友一起分享。

标签: 现货预测